全国有不少地方在医防融合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以下是一些典型代表:
1. **山东**:2025年初,山东2个市、6个县(市、区)和9家医疗机构获批国家级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是全国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启动省级试点工作,在国家试点基础上将防控疾病拓展到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坚持“整体谋划、局省同步、点面结合、系统实施”原则,探索城市(县域)和医疗机构内部两种试点类型,建立“6+N”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国家试点任务并开展特色试点工作。
2. **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意见,要求优化疾控职能,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或明确相关职责,村(居)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省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医院公共卫生科设置要求等,并将相关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省疾控中心设置专门办公室,制定发布相关标准规范。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预防保健科,村(居)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向8家省级试点医院派驻业务骨干,实行“一院一策”,同时积极推进地方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3. **浙江**: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疾控体系,推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编制公共卫生任务书并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全省多个县(市、区)的众多医疗机构推行试点工作,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还建设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综合集成应用,打通多部门数据,强化数据归总、分析及决策支持。
4. **上海长宁区**:区疾控中心庄建林名医工作室与多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开展“医防融合,精准科普”。通过联合开展社区诊断,选择模板病种,研发数字化科普工具包等,形成闭环,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提升家庭医生团队能力,将科普融入日常工作,切实落实医防融合。
5. **甘肃兰州新区**:针对自身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健全多个体系,打造“医、防、管、护、教”相融合的闭环流程。与多部门合作,开展多项工作,如与中川机场口岸建立采样送检机制、深入高校开展宣传讲座、联合多部门开展人畜共患病相关工作、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等。构建“内循环”和“外循环”机制,形成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双循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