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脊髓损伤除了运动和感觉障碍这些比较明显的症状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呢。
1.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血压波动**:脊髓损伤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后,会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可能出现低血压,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对血管收缩和血压维持有重要作用,损伤后这种调节功能受损,当体位改变时,不能有效地通过血管收缩来维持血压稳定,就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比如从卧位突然变为坐位或站立位时,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另外,也可能出现高血压情况,这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例如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
- **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会影响支配膀胱和肠道的神经。在膀胱方面,可能出现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膀胱过度充盈,这是因为神经损伤导致膀胱逼尿肌无法正常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可能处于异常紧张状态。也可能会有尿失禁的情况,这是由于神经控制失调,膀胱压力不稳定,不能很好地储存尿液。肠道方面,常常出现便秘,因为脊髓损伤会干扰肠道的蠕动功能,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有时也会出现大便失禁,主要是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失控。
- **体温调节异常**:脊髓损伤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由于脊髓中的神经通路参与体温调节,损伤后这种调节机制被破坏。患者可能出现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大幅波动的情况。例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身体散热困难,容易出现高热;而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又难以保持体温,容易发生低温症。
2. **呼吸问题**:
- **呼吸肌无力**:如果脊髓损伤位置较高,会影响到支配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等)的神经。这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患者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可能会增加,以代偿呼吸肌功能的不足。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借助呼吸机来辅助呼吸。例如,颈段脊髓损伤的患者,膈肌的运动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因为膈神经的中枢在颈髓,损伤后膈肌的正常收缩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3. **心理问题**:
- **情绪障碍**: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许多患者会出现抑郁情绪,他们可能会因为身体的残疾、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对未来的担忧等而感到沮丧、绝望。这种抑郁情绪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例如对疼痛、病情反复、能否恢复功能等方面的过度担忧,表现为心慌、坐立不安、频繁询问医生自己的病情等。
- **认知功能变化**: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比如记忆力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炎症反应、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了大脑的功能,或者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患者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难以记住新的信息。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康复训练或者日常交流中,容易被外界干扰,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
4. **压疮和皮肤问题**:
- **压疮**:由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时,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很容易产生压疮。一般好发于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等部位。压疮一旦形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 **皮肤菲薄和水肿**: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营养障碍,导致皮肤变得菲薄、干燥,容易破损。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和局部组织代谢异常,可能会出现肢体水肿的情况,尤其是在下肢。这种水肿会进一步影响皮肤的健康,增加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风险。
5. **肌肉和关节问题**:
- **肌肉萎缩**:脊髓损伤后,由于运动减少以及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减弱,会出现肌肉萎缩。这不仅会影响肢体的外观,还会进一步降低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大腿肌肉会逐渐萎缩,肌肉体积变小,肌纤维变细。
- **关节僵硬和挛缩**:长时间的制动和肌肉萎缩会导致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等组织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出现关节僵硬。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关节僵硬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