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疝紧急处理的降颅压措施及作用原理
## 一、常用降颅压措施
### 1. **体位管理**
- **头高位(30°~45°)**
通过重力作用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少脑血容量,降低颅内压(ICP)。
### 2. **渗透性脱水剂**
- **甘露醇**
- **作用原理**:快速静脉输注后形成血浆高渗环境,通过渗透作用将脑组织水分拉入血管,减少脑体积。
- **注意**:需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
- **高渗盐水(如3% NaCl)**
- **作用原理**:与甘露醇类似,但更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甘露醇抵抗患者。
### 3. **利尿剂**
- **呋塞米(速尿)**
- **作用原理**: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及脑脊液生成,降低ICP,常与甘露醇联用增强效果。
### 4. **过度通气**
- **短暂机械通气(维持PaCO₂ 30~35 mmHg)**
- **作用原理**:低碳酸血症引起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从而快速降低ICP。
- **注意**:仅作为临时措施,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脑缺血。
### 5. **镇静镇痛**
- **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
- **作用原理**: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氧耗及脑血流量,同时缓解疼痛/躁动引起的ICP升高。
### 6. **低温治疗**
- **目标温度管理(32~35℃)**
- **作用原理**:降低脑代谢需求及氧耗,减轻脑水肿,但需警惕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 7. **手术干预**
- **脑室穿刺引流术**
直接释放脑脊液,减少颅内容积。
- **去骨瓣减压术**
切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空间,缓解脑组织压迫。
---
## 二、核心原则
- **快速性**:优先选择起效快的措施(如甘露醇、头高位)。
- **联合性**:多手段联用(如脱水剂+利尿剂+镇静)。
- **病因治疗**:同步处理原发病(如血肿清除、肿瘤切除)。
- **动态监测**:需持续评估ICP、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