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后辅助器具选择指南 脊髓损伤患者需根据 **损伤程度、节段位置** 及 **日常生活需求** 选择辅助器具,以下为分类建议: --- #### 一、根据损伤节段选择 | 损伤位置 | 推荐辅助器具 | 功能说明 | |---------------|---------------------------------------|---------------------------------------| | **颈段损伤** | 电动轮椅、头控设备、环境控制系统 | 替代上肢功能,实现自主移动与环境控制 | | **胸/腰段损伤**| 手动轮椅、助行器、矫形器 | 辅助躯干支撑与行走训练 | --- #### 二、按功能需求分类 1. **移动辅助** - **轮椅** - 完全依赖型:选择高靠背电动轮椅(含头/下颌控制) - 部分自主型:轻便手动轮椅(需配备防压疮坐垫) - **助行器** -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型助行架(如RGO矫形器联合使用) 2. **生活自理辅助** - **穿脱辅具**:穿衣棒、弹性鞋带 - **进食工具**:防滑垫、弯柄餐具 - **卫生设备**:坐便椅、长柄洗澡刷 3. **转移设备** - 滑移板、转移吊带(需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 --- #### 三、选择要点 1. **适配性评估** - 由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 **身体功能评估**(如肌力、平衡能力) - 结合家庭/工作环境调整器具参数(如轮椅宽度、座椅高度) 2. **防并发症设计** - 优先选择带有 **减压坐垫** 的轮椅(如凝胶/充气式) - 使用矫形器时需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3. **轻量化与便携性** - 钛合金材质轮椅(减轻推动阻力) - 可折叠助行器(方便外出携带) --- #### 四、注意事项 ✅ **定期复评**:每3-6个月复查,根据康复进度调整器具 ✅ **安全训练**:在治疗师指导下学习防跌倒、轮椅转移技巧 ❌ **避免误区**: - 不可盲目追求“完全独立”,需合理使用护理辅助 - 矫形器需定制,禁止直接购买通用型号 --- #### 五、推荐组合方案 | 损伤程度 | 典型方案 | |-----------------|---------------------------------------| | **C5-C6不完全损伤** | 电动轮椅 + 腕驱动矫形器 + 语音控制家居系统 | | **T10完全性损伤** | 轻便手动轮椅 + RGO步行矫形器 + 防压疮坐垫 | --- **提示**:建议在 **三级医院康复科** 或专业辅具中心进行适配,部分省市可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需提前咨询当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