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银杏果)在生长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异常或变异情况**,需注意辨别:
---
### 一、颜色异常
1. **发霉变色**
- 表面出现黑斑、绿斑或白色霉层,可能由霉菌感染导致(如黄曲霉毒素污染)。
- **危害**:霉变白果含毒素,不可食用。
2. **氧化褐变**
- 果肉暴露后迅速变褐,属正常氧化反应,但过度褐变可能因储存不当(如受潮、高温)。
---
### 二、形态异常
1. **干瘪或空心**
- 种子发育不良、缺水或虫蛀导致内部中空、干缩。
2. **畸形果**
- 受病虫害、极端气候(如霜冻)或基因变异影响,可能呈现扭曲、分叉等异常形状。
---
### 三、内部结构异常
1. **胚芽缺失或发育不全**
- 因授粉失败、营养不足或种子老化导致胚芽无法正常生长。
2. **果仁变色**
- 正常果仁为淡绿色或黄白色,若出现灰黑、暗黄色,可能已变质。
---
### 四、病害相关变异
1. **炭疽病感染**
- 果皮出现凹陷黑斑,边缘呈红褐色,伴随腐烂。
2. **细菌性病害**
- 果皮溃烂、渗出黏液,伴有异味。
---
### 五、其他异常
1. **发芽**
- 储存环境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白果提前发芽,发芽后营养价值下降。
2. **虫蛀痕迹**
- 表面有小孔或内部有虫道,常见于未彻底杀虫的储存过程。
---
### 处理建议
- **霉变、虫蛀或异味**:直接丢弃,避免食用。
- **轻微氧化褐变**:尽快烹饪处理(需彻底煮熟去毒)。
- **储存条件**: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
**注意**:白果含微量氢氰酸,即使外观正常也需彻底煮熟后少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