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重述 ABCD是一个矩形,对角线AC和BD在点O相交。已知: - AB = 24厘米 - BO = 13厘米 - OD = 13厘米 - AD = 10厘米 我们需要做什么?(通常是求某个量或验证某些性质) --- ### 分析过程 1. **矩形的基本性质**:在矩形中,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且互相平分。因此,AO = CO,BO = DO。题目中给出BO = OD = 13 cm,这与矩形的性质一致(因为O是对角线的中点)。 - 所以整个对角线BD的长度为 BO + OD = 13 + 13 = 26 cm。同理,AC也等于26 cm。 2. **勾股定理的应用**:由于ABCD是矩形,所有内角都是直角。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建立关系。例如,在△ABD中: - AB² + AD² = BD² 代入数值:24² + 10² = 26² 计算得:576 + 100 = 676 → 676 = 676 ✔️ 这说明给定的数据是自洽的。 3. **可能的需求推测**:虽然题目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做什么”,但常见的任务可能是: - 计算另一条边BC的长度(因为AD已给出); - 确认是否真的构成矩形; - 或其他相关量的求解。 根据矩形的定义,AD = BC(对边相等),所以BC = AD = 10 cm。不过这似乎太直接了。更有可能的是要求面积或周长等。 4. **计算面积**:矩形的面积 = 长 × 宽 = AB × AD = 24 × 10 = 240 cm²。 5. **验证完整性**:也可以通过半对角线和两边的关系进一步验证。比如,从点O出发到各顶点的距离应满足特定条件。例如,在Rt△AOB中: - OA² + OB² = AB² 但这里OA实际上是AC的一半,即OA = AC/2 = 26/2 = 13 cm。 检查:13² + 13² = 169 + 169 = 338 ≠ 24²=576❌ 等等!这里出现了矛盾——显然我的理解有误。让我重新梳理一下。 #### 修正思路 我之前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半对角线”的概念。实际上,在矩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但不意味着它们被分成的两个部分可以直接用于勾股定理除非配合正确的三角形选择。正确的做法如下: 设坐标系简化问题: - 将矩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让A在原点(0,0),B在x轴上(a,0),D在y轴上(0,b),则C自然位于(a,b)。 - 那么对角线交点O就是中心点((a)/2, (b)/2)。 - 根据题意: - AB = a = 24 cm; - AD = b = 10 cm; - B的坐标是(24,0),D的坐标是(0,10),所以BD是从(24,0)到(0,10)的线段。 其中点O的坐标应为((24+0)/2, (0+10)/2) = (12,5)。 - 现在计算BO的距离:从B(24,0)到O(12,5):√[(24−12)²+(0−5)²]=√[144+25]=√169=13 cm,符合题意。 - 同样,OD的距离:从O(12,5)到D(0,10):√[(12−0)²+(5−10)²]=√[144+25]=√169=13 cm,也符合题意。 因此,所有给定条件均满足,且无需额外求解——题目可能是为了验证这些条件能否构成一个合法的矩形。如果是这样,答案是肯定的。 --- ### 最终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验证,给定的条件完全符合一个矩形的几何特性: - AB = 24 cm,AD = 10 cm; - 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且BO = OD = 13 cm; - 通过坐标法验证,这样的四边形确实是一个矩形。 如果问题是要求面积,则为 **24 × 10 = 240 cm²**;如果是验证形状,则确认这是一个合法的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