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钢锻造加热工艺说明 #### 1. **加热温度范围** - **始锻温度**:1150℃~1200℃ (避免过热,防止晶粒粗大) - **终锻温度**:≥800℃ (低于此温度易产生加工硬化或裂纹) #### 2. **加热方式** - **分段加热**: - **低温阶段(≤650℃)**:缓慢升温,减少热应力。 - **高温阶段(650℃~始锻温度)**:快速加热,缩短高温停留时间,防止脱碳。 #### 3. **保温时间** - **厚度每增加25mm**:保温时间延长0.6~1小时 (确保内外温度均匀,减少组织差异) #### 4. **加热设备** - 推荐使用**燃气炉**或**电炉**,需控制炉内气氛(减少氧化皮生成)。 #### 5. **关键注意事项** - **脱碳控制**:炉内可通保护气体(如氮气)。 - **温度均匀性**:工件摆放需间隔,避免局部过热。 - **过热/过烧监测**:超过1250℃易导致晶界熔化(需严格控温)。 #### 6. **锻造后冷却** - **空冷**:小型工件直接空冷。 - **坑冷/砂冷**:大型或复杂件缓冷,防止白点。 - **炉冷**:需消除残余应力时采用(降温速率≤50℃/h)。 #### 附:典型工艺曲线 室温 → 650℃(2h)→ 1150℃(保温1.5h)→ 锻造 → 空冷 (注:具体参数需根据工件尺寸、设备条件调整,建议通过金相检测验证工艺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