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环节现场踏勘的常见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 一、常见重点
1. **资料完整性核查**
- **重点表现**: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妥善保存了与项目相关的各类文件,如合同协议、施工图纸、变更通知、验收报告等。这些资料是审计的基础依据,其完整性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 **解决措施**:提前制定详细的资料清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确认,要求其按照清单准备资料。在现场踏勘过程中,对照清单逐一核对,对于缺失的资料,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补充提供,并记录在案。
2. **项目实际情况核实**
- **重点表现**:实地查看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度、质量状况、设备运行情况等,确保与申报材料和账面信息相符。例如,检查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且规格型号与采购合同一致。
- **解决措施**: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可邀请专家协助。采用实地测量、观察、测试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详细检查。如发现不符情况,现场拍照、记录,并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
3. **资金使用流向追踪**
- **重点表现**:审查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挪用、截留、虚报冒领等问题。关注资金的拨付渠道、使用方向以及最终流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 **解决措施**:查阅财务账目、银行对账单等相关凭证,结合现场访谈,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大额资金支出,要重点核实其用途和审批流程。若发现资金流向异常,进一步深入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说明和证据。
## 二、常见难点
1. **隐蔽工程核查**
- **难点表现**:一些工程项目中的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基础桩基等,在项目完成后难以直接观察到其施工质量和实际情况,给审计带来很大困难。
- **解决措施**:查阅施工期间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监理日志等相关文件,了解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情况。同时,可通过走访周边群众、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对于重要隐蔽工程,必要时可借助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 **复杂业务判断**
- **难点表现**:部分项目涉及复杂的业务模式和专业技术,如PPP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等,审计人员可能因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难以准确判断项目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 **解决措施**:加强与行业专家、资深顾问的沟通交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在审计团队内部组织专题讨论,共同研究复杂业务问题。参考类似项目的审计案例和成功经验,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人为干扰因素应对**
- **难点表现**:在现场踏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等情况,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 **解决措施**: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其理解和支持。对于不配合的行为,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寻求支持和帮助。同时,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规定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