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在侗族地区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一、研究方案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政策背景**: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三新")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要求 - **地域背景**:侗族地区特有的双语/三语语言环境(侗语-汉语-英语) - **现实意义**:破解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困境,探索文化适应性教学模式 ### 2. 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新"内涵**: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新高考(评价体系改革)、新教材(统编版教材) - **侗族地区特征**:语言文化独特性、教育资源配置特点、学生认知风格特殊性 ### 3. 研究目标 - 构建符合侗族学生认知特点的英语教学模式 - 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库(含侗文化英译素材) - 形成可推广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改进方案 ### 4. 研究内容 #### (1)现状诊断 - 教师教学方式调查(问卷+课堂观察) - 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语言测试+访谈) - 现有教材使用情况评估 #### (2)策略构建 - 双语教学衔接策略(侗语-汉语-英语) - 文化回应式教学设计(侗族文化元素融入) -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 (3)实践验证 - 实验班对照班设置(至少3所学校) - 教学效果跟踪评估(量化+质性结合) ### 5. 研究方法 - **混合研究法**:问卷调查(量) + 深度访谈(质) - **行动研究法**:教学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循环 - **比较研究法**:实验班与传统班教学效果对比 ### 6. 实施步骤 | 阶段 | 时间 | 主要任务 | |------|------|----------| | 准备阶段 | 2023.9-12 | 文献研究、工具开发、试点校遴选 | | 实施阶段 | 2024.1-2025.6 | 教学实验、数据采集、中期调整 | | 总结阶段 | 2025.7-12 | 效果分析、模式提炼、成果固化 | --- ## 二、可行性分析 ### 1. 基础条件保障 - **政策支持**:教育部《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提供制度依据 - **实践基础**:已有侗汉双语教学经验可迁移借鉴 - **团队构成**:高校英语教育专家+本地教研员+一线教师组合 ### 2. 资源可获得性 - **样本资源**:黔东南州6所侗族聚居区高中已达成合作意向 - **数据支持**:州教育局同意开放近5年英语学业质量监测数据 - **经费保障**:已获省级民族教育专项课题立项(编号:MJ2023-***) ### 3. 风险应对策略 - **语言障碍**:组建侗语翻译小组,开发双语对照调研工具 - **教师适应性**:建立"1+1+N"培训机制(高校专家+教研员+N校教师) - **文化敏感性**:邀请侗学会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文化转译准确性 ### 4. 创新突破点 - 首创"三新"改革与民族教育衔接研究维度 - 构建"三维驱动"模型:文化认同驱动→认知顺应驱动→学习策略驱动 - 开发侗族文化主题英语教学资源包(含VR侗寨情境会话模块) --- ## 三、预期成果 1. **实践成果** - 形成《侗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改进指南》 - 建立民族文化英语教学案例库(50+课例) 2. **理论成果** - 发表CSSCI论文2-3篇 - 完成20万字研究报告 3. **社会效益** -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覆盖200+教师) - 促进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培养双语文化小使者100+人) (注:具体时间节点、学校数量等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选择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人口占比超40%的县市作为样本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