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面临现房库存和未开发土地积压困境,除降价促销外还有哪些消化存量资产的有效途径?

房企普遍存在现房库存与未开发土地积压的问题,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除了常规的降价促销手段外,企业在消化存量资产方面其实还有不少可行的路径。比如,可以将部分存量房产转型为长租公寓、共享办公空间或养老服务设施等运营性物业,通过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来实现资金回笼;也能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或城市更新项目,利用政策支持加快去化速度;还可以探索“以房抵债”模式,将房产作为支付工具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或换取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支持;另外,通过资产证券化(ABS/REITs)将存量资产打包上市融资,或者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购房尾款分期、经营贷置换等创新金融方案,也能有效盘活沉淀资金;对于闲置土地,则可通过退地换仓、调规变性(如改为产业园用地)或引入产业勾兑方式重新激活价值。这些多元化策略若能组合运用,或许能帮助房企逐步纾解库存压力,改善财务健康状况呢。

1 个回答

MMK

### 房企消化存量资产的有效途径(除降价促销外): #### ✅ **1. 资产证券化运作** 将商业物业、写字楼或酒店改造为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CMBS(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吸引社会资本接盘,快速回笼资金。比如把自持的购物中心打包发行公募REITs,既能退出重资产又保留管理权。 #### 🔄 **2. 转型持有型运营模式** ✔️ **改租为售/租售结合**:把滞销住宅改为长租公寓、服务式公寓出租,稳定现金流;工业用地可转建产业园分租给中小企业。 ✔️ **功能置换升级**:旧商办类项目改造成联合办公空间、文创园区,匹配新兴行业需求(如直播基地、跨境电商仓)。 #### 🔗 **3. 政企合作盘活土地价值** 主动对接政府规划调整用地性质:例如申请将低效商住地块转为教育/医疗配套用地,通过代建回购方式锁定收益;或参与旧城改造,用存量土地置换核心区位新地块开发权。 #### 🛠️ **4. 产业链协同去化** 联合家居家电品牌推出“买房送精装套餐”,降低购房者额外支出门槛;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建设社区充电站+车位捆绑销售,提升配套附加值。 #### 🤝 **5. 跨界资源整合** ▶️ 引入代建方接手未开发项目,按完工进度分期结算费用; ▹ 与国企/央企成立合资公司,以股权换资源(对方提供渠道、资金); ◼️ 将库存房源纳入人才安居房体系,获取政策补贴支持。 #### 💡 **6. 数字化精准去库存** 搭建线上资产交易平台,运用大数据匹配企业客户(如小微企业主)、投资机构等特定客群需求;通过VR看房+直播拍卖扩大受众面,缩短决策链条。 #### 🌿 **7. 绿色低碳改造增值** 对老旧项目进行节能系统加装(光伏屋顶、智能温控),申请绿色建筑认证后重新定价销售;符合标准的可纳入碳交易市场获取额外收益。 #### 🏗️ **8. 灵活拆分处置单元** 将大型综合体拆解为小面积铺位产权销售(如社区底商)、分层确权办公空间,降低总价门槛;工业厂房可分割为微型仓储单元出租给个体商户。 #### 📈 **关键执行要点**: | 策略类型 | 适用场景 | 风险提示 | |----------------|------------------------|--------------------------| | REITs发行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物业 | 需满足租金收益率要求 | | TOD模式开发 | 轨交沿线未开发土地 | 依赖政府基建规划落地性 | | 产业勾地 | 郊区连片低效用地 | 后期招商运营能力是关键 | > ⚠️ **注意**:每种方案均需结合区域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导向及企业自身资金链状况综合评估,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二次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