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脊髓炎患者为何易并发压疮? 1. **感觉障碍**:由于脊髓受损导致病变平面以下肢体麻木、痛温觉丧失,无法感知局部受压或摩擦刺激。 2. **运动功能丧失**: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长期卧床且自主翻身困难,同一部位持续受压超过毛细血管闭合时间(通常2小时),引发组织缺血坏死。 3. **血液循环差**:瘫痪侧肌肉失神经支配后萎缩,皮下脂肪减少缓冲作用减弱,骨突处(骶尾部/足跟等)直接承受压力更易损伤。 4. **营养代谢紊乱**:应激状态消耗增加+进食不足常伴低蛋白血症,皮肤修复能力下降。 5. **大小便失禁刺激**:尿液粪便浸渍加重皮肤潮湿破损风险。 --- ### ⚠️ 高危因素清单 | 类别 | 具体表现 | 影响机制 | |------------|-----------------------------------|------------------------------| | **个体因素** | Braden评分≤12分 / 血清白蛋白<30g/L | 基础风险量化指标 | |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 微循环障碍叠加效应 | | **治疗相关** | 使用镇静剂/肌松药抑制自主活动 | 进一步降低体位变更频率 | |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限制躯干调整能力 | | **护理缺口** | 未每2小时轴线翻身 | 关键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 | | | 床单皱褶未及时整理 | 隐性剪切力损伤 | | | 皮肤清洁干燥不彻底 | 浸渍性皮炎进展加速 | --- ### 💡 早期干预措施(黄金72小时启动) #### ✅ **体位管理三原则** - 🕒 **定时翻身**:建立电子提醒系统严格Q2H翻身,采用30°侧卧位交替与仰卧位结合 - 🛏️ **支撑工具**:气垫床联合减压敷料贴于枕部/肩胛冈/髂前上棘等重点部位 - ⬆️ **角度优化**:床头抬高≤30°避免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 #### 🧪 **皮肤护航方案** - 💦 **清洁保湿**:pH平衡的皮肤屏障保护剂每日涂抹2次(避开破损处) - 🩺 **监测预警**:红外线测温仪每日筛查高危区域皮温差异>2℃即干预 - 👕 **着装改良**:纯棉无缝内衣减少摩擦系数,必要时定制开窗式敷料衣 #### 🍽️ **营养强化策略** - 🥩 **蛋白补充**:按1.5g/kg·d标准给予乳清蛋白制剂,餐间添加坚果酱类高热量点心 - 💧 **水分管理**:记录出入量维持每日尿量≥1500ml,防止血液浓缩影响微循环 - 🏥 **实验室监控**:每周检测前白蛋白水平,<15mg/dl时启动肠外营养支持 #### 🩺 **多学科协作要点** | 角色 | 职责重点 | 执行频次 | |------------|--------------------------------------|-----------------------| | 护士 | 压疮风险评估表动态更新 | T班交接班各1次 | | PT治疗师 | 床上主动-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 BID(早晚各1次) | | 营养科医师 | 个体化膳食配方调整 | 每周复评体重变化趋势 | > 📌 **特别注意**:对于已出现Ⅰ期红斑的患者,立即使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严禁按摩受压发红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