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市光福镇官山岭华佗庙的历史渊源 ## 一、建庙背景 **华佗庙**的建立与江南地区民间对“医神”华佗的信仰密切相关。华佗作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江南地区自古多疫病,民间常通过祭祀医神祈求健康平安,华佗庙的修建正是这一信仰的体现。 ## 二、历史沿革 1. **始建年代** 根据《光福镇志》及地方碑刻记载,官山岭华佗庙最早可追溯至**明代中期**,初为乡民自发集资所建的小型祠庙。 2. **清代重修** 清乾隆年间,因庙宇年久失修,当地乡绅联合发起重修,并增建配殿与药王殿,形成“前殿供华佗、后殿祀药王”的格局。 3. **近代变迁** 民国时期,庙宇曾作为临时医馆使用。20世纪50年代后一度荒废,90年代由民间组织修复,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三、地方传说 - **华佗显灵治疫**:传说清道光年间苏州爆发瘟疫,有乡民梦见华佗指点草药,按方救治后疫情平息,遂扩建庙宇。 - **药王殿渊源**:后殿供奉的“药王”孙思邈像,据传为清代一位游方道士捐赠,寓意“医道同源”。 ## 四、文化特色 - **建筑风格**:现存建筑为典型江南庙宇格局,白墙黛瓦,雕花门楼保存明代遗风。 - **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传为华佗诞辰),举办“药王会”,乡民携草药祈福,并有中医义诊传统。 ## 五、现存遗迹 - **清代碑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华祖庙记》碑,记录修庙始末。 - **古药碾**:庙内藏有明代石制药碾,据考为当年乡民捣药所用。 --- **注**:部分内容综合《光福镇志》《吴县宗教志》及田野调查资料,民间传说存在多种版本,具体细节或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