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理论中“颤证”与“痉证”解析及对应帕金森病的原因》 ## 🔍 **一、概念定义** ✅ **颤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动作迟缓、肌肉僵直。中医认为多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典型表现如手抖持物不稳、走路踉跄等。 ✅ **痉证**:指肌肉强直收缩引发的肢体拘挛(如角弓反张)、关节屈伸不利的状态,多由外感邪气(风寒湿燥)或热盛伤津引起经络阻滞。 ## 💡 **二、为何用这两个术语描述帕金森病?** 1️⃣ **症状高度契合** - “颤”(静止性震颤)直接对应西医诊断的核心体征——手部“搓丸样”抖动; - “痉”(肌张力增高)则精准概括了患者躯干前倾、关节僵硬的典型姿态。 2️⃣ **病因病机相通** - 中医将帕金森归为“本虚标实”:年老体衰致肝肾亏虚为本,痰瘀阻络、风阳扰动为标,与颤/痉证的病理基础一致。 3️⃣ **治疗导向明确** - 临床常用平肝熄风(针对颤)、柔筋缓急(缓解痉)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疗效验证了术语的实用性。 ## 📌 **三、现代研究支持** 近年发现,中药复方通过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改善运动障碍,进一步印证了古人以“颤”“痉”命名时的临床观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