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天疱疮中药剂量确定原则
## 一、内服剂量控制
### 1. 基础剂量计算
- **年龄体重法**:
常规用量为成人剂量的 **1/3~1/2**
例:3岁患儿使用龙胆泻肝汤时,龙胆草剂量控制在 **1-3g**(成人6-9g)
- **体质辨证调整**:
- **湿热炽盛型**(皮肤红斑水疱):
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用量 **0.5-2g**
- **脾虚湿蕴型**(渗液明显):
参苓白术散中茯苓用量 **5-8g**
### 2. 特殊药物限制
| 药物 | 成人用量 | 儿童上限 | 使用场景 |
|--------|----------|----------|------------------------|
| 全蝎 | 3-6g | ≤1.5g | 顽固性瘙痒伴神经痛 |
| 蜈蚣 | 1-3条 | ≤1条 | 严重渗出合并感染 |
| 生大黄 | 3-10g | ≤3g | 便秘伴热毒症状 |
---
## 二、外用药物配制
### 1. 洗剂浓度控制
- **苦参黄柏煎**(糜烂面护理):
`苦参10g + 黄柏8g → 煎煮后稀释至500ml`
每日湿敷 **2次 × 15分钟**
### 2. 散剂调配比例
- **青黛散**(干燥脱屑期):
基础配方:青黛:煅石膏:滑石粉 = **1:2:3**
麻油调和浓度:药粉占比 ≤20%
### 3. 膏剂应用规范
- **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
紫草与植物油比例 **1:5**
薄涂患处,每日 **≤3次**
---
## 三、动态调整策略
1. **疗效观察周期**:
- 内服药每 **3日** 评估疗效
- 外用药每日观察皮肤反应
2. **剂量增减指征**:
| 调整方向 | 判断标准 | 幅度控制 |
|----------|------------------------------|----------------|
| 加量 | 用药3日无改善 + 无不良反应 | ≤原剂量20% |
| 减量 | 出现食欲减退/大便溏稀 | 降至原量50% |
---
## 四、特别注意事项
1. **饮食禁忌**:治疗期间避免芒果、海鲜等发物
2. **用药时段**:苦寒类内服药建议餐后1小时服用
3. **中西医配合**:急性期需联合激素治疗时,中药侧重调理脾胃功能
> **提示**: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面诊,根据舌脉象动态调整。外用药使用前需在小臂内侧进行 **24小时过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