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水利灌排工程需要进行工改? ### ✅ **核心原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与破解传统瓶颈** 水利灌排工程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其“工改”(工业化改造/现代化升级)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迫切需求: --- ### 🔧 **1️⃣ 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 传统的土渠、临时泵站等设施老化严重,输水渗漏损耗大(可高达30%~50%),水资源利用率极低;人工调度依赖经验,难以精准匹配作物需水量,既浪费水源又影响产量。 * 👉 **改造方向**: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管道化输水系统、智能闸门控制等技术,减少损耗并实现自动化配水。例如滴灌、喷灌技术能节水50%以上! --- ### 🌱 **2️⃣ 农业规模化倒逼管理革新** *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和新型经营主体兴起,分散小块田变成连片大农场,原有按户分配水的粗放模式已无法满足集约化灌溉需求。 * 👉 **改造目标**:建立“从水源到田间”的全流程统一管理体系,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大数据预测用水计划,实现跨区域协同调度。就像给农田装了个“智慧大脑”。 --- ### 🏞️ **3️⃣ 生态环保硬约束强化** * 过去单纯追求保浇地面积导致过度引水,引发河流断流、地下水超采、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现行政策明确要求节水优先、退减还湿。 * 👉 **改造重点**:推广生态沟渠设计、循环利用排水回补湿地、建设海绵农田系统,兼顾灌溉排水与生态保护双重功能。比如江苏盐城湿地周边的灌区已实现“以排促净”。 --- ### 💰 **4️⃣ 降低长期运维成本** * 老旧工程事故频发(垮塌淤积),每年抢修费用高昂;劳动力短缺使人工清淤护坡越来越困难。 * 👉 **改造效益**:标准化预制构件快速组装施工周期缩短40%;无人机巡渠+机器人清污使维护人力减少70%,全生命周期成本显著下降。 --- ### 📡 **5️⃣ 数字化赋能精准决策** * 传统方式靠人盯水尺估算流量,遇到极端天气只能被动应对。现代农业需要基于气象预报、作物生长模型动态调整供水方案。 * 👉 **改造手段**:部署水文传感器网络+普通用户算法平台,实时采集水位/流速数据,自动生成灌溉预案。新疆兵团棉田已实现手机APP远程操控万亩良田灌溉。 --- ### 📌 **总结来说** 水利灌排工程的“工改”本质是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生态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它既是应对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也是支撑现代农业升级的关键底座,更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