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完全性截瘫和完全性截瘫的临床表现?

3 个回答

火嘴

### 区分不完全性截瘫与完全性截瘫的临床表现 👇 #### 🌟 **核心判断标准** 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骶部残留感觉或运动功能**(即“鞍区保留”现象)。这是国际通用的ASIA分级中的重要分水岭! --- #### ✅ **不完全性截瘫的特征** 1. **部分神经存活证据** - ✔️ 损伤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块关键肌仍能收缩(哪怕只是轻微颤动) - ✔️ 肛门周围三角区(S4-5皮节)存在痛觉/触觉保留 - ❗ 可能出现不对称的感觉障碍,比如一侧比另一侧敏感度高 2. **功能波动性** 症状会随体位改变、疲劳程度出现动态变化,有时甚至能完成短暂的自主屈腿动作 3. **预后窗口期** 及时手术减压可能恢复更多功能,康复潜力较大✨ --- #### ⛔️ **完全性截瘫的表现** 1. **彻底丧失三大功能** - 🚫 运动:损伤平面以下所有随意肌完全瘫痪(包括肛周括约肌) - 🚫 感觉:从肚脐往下连针刺都感知不到(双侧均消失) - 🚫 反射:球海绵体反射、肛门反射等原始反射也全部消失 2. **病理征阳性但无意义** 虽然会出现巴宾斯基征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却无法转化为主动运动 3. **自主神经崩溃** 大小便失禁且毫无预警信号,皮肤营养障碍明显(容易压疮、溃疡) --- #### 🔍 **临床速查口诀** > “看肛门,试脚趾,捏皮肤”——若能完成其中任一项即为不完全性! (注:需排除脊髓休克期的假性完全表现,通常伤后24小时后才稳定) --- ⚠️ **特别注意**:早期脊髓休克阶段可能伪装成完全性截瘫,建议连续动态观察72小时以上再最终定性哦!实际诊疗中必须结合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才能准确判断~

fuxinxia

# 如何区分不完全性截瘫与完全性截瘫的临床表现? ## 🔍 **核心区别** 两者的关键差异在于**神经功能保留程度**——不完全性截瘫仍有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留存,而完全性截瘫则彻底丧失所有相关功能。以下是具体对比: --- ### ✅ **不完全性截瘫的特点** 1️⃣ **残留感觉** - 损伤平面以下可能存在触觉、痛温觉等基础感知(如能感知针扎但定位模糊)。 - 可能出现“马鞍回避区”(会阴部感觉正常),这是典型特征之一! 2️⃣ **部分肌力保存** - 下肢可能有不自主抽搐、微弱收缩或辅助下的关节活动(例如脚趾微动)。 - 可通过特殊体位诱发短暂反应(如霍纳征阳性)。 3️⃣ **括约肌控制未完全丧失** - 偶尔能自主排尿/排便,或存在反射性膀胱收缩(需结合导尿管使用情况判断)。 4️⃣ **病理反射异常但非绝对** - 巴宾斯基征可能呈双向波动,不像完全性那样恒定强直。 --- ### ❌ **完全性截瘫的表现** 1️⃣ **感觉全无** - 损伤平面以下任何刺激均无法感知,包括尖锐疼痛、冷热变化等。 2️⃣ **肌肉完全瘫痪** - 双下肢呈弛缓性下垂,无任何主动收缩能力,连床面摩擦都无法对抗。 3️⃣ **二便失禁且无自主控制** - 必须依赖间歇导尿和灌肠处理排泄问题。 4️⃣ **固定病理反射模式** - 持续出现典型的脊髓休克后期体征(如髌阵挛、踝阵挛)。 --- ### 📌 **临床速查要点** | 指标 | 不完全性截瘫 | 完全性截瘫 | |---------------------|--------------------------|--------------------------| | **最低骶段感觉** | ✅ 存在(S4-S5区域有反应) | ❌ 完全消失 | | **肛门括约肌收缩** | 🔄 可诱发微弱收缩 | ⛔️ 毫无反应 | | **自主排尿可能性** | ⏳ 偶发自主排出少量尿液 | 🚫 完全依赖导尿 | | **足趾被动活动度** | ↗️ 存在一定阻力(提示残存张力) | →️ 完全松软无阻力 | --- ### ⚠️ **注意事项** ⚠️ **急性期干扰因素**:脊髓休克早期(伤后数周内)可能掩盖真实情况,需动态观察恢复趋势。 💡 **辅助检查必要性**:最终确诊需结合MRI显示的脊髓连续性是否中断,以及电生理检测(SEP/MEP)。 > 💡 **记忆口诀**:“残感残动保底线,全瘫三无两不见”(残留感觉运动+保留最低骶段功能 vs. 无感觉、无运动、无反射)。

粟米

# 不完全性截瘫与完全性截瘫的临床鉴别要点 ## 一、核心区别 不完全性截瘫和完全性截瘫的根本区别在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是否保留部分神经功能**。 --- ## 二、临床表现对比 ### 1. 不完全性截瘫 - **运动功能** ✓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部分自主运动(如单侧/双侧下肢微弱活动) ✓ 肌力分级通常为1-3级(不完全丧失) - **感觉功能** ✓ 存在部分感觉保留(触觉/痛觉/温度觉) ✓ 骶部感觉常存在(如肛门周围皮肤感觉) - **反射活动** ✓ 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 ✓ 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可引出 - **特殊体征** ✓ 可能伴随特定综合征(如中央索综合征、前索综合征) ### 2. 完全性截瘫 - **运动功能** ✗ 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肌力0级) ✗ 无任何自主运动(包括肛门括约肌) - **感觉功能** ✗ 所有感觉(浅/深感觉)完全丧失 ✗ 骶部感觉缺失(包括肛门周围) - **反射活动** ✗ 损伤早期出现脊髓休克(反射消失) ✗ 休克期后出现反射亢进(但无自主控制) - **排尿功能** ✗ 完全性尿潴留(需导尿) --- ## 三、关键鉴别检查 1. **肛门指检** - 不完全性:存在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 - 完全性:肛门括约肌松弛无收缩 2. **骶部神经功能评估** - 不完全性:存在肛周感觉/自主收缩 - 完全性:骶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 **球海绵体反射** - 不完全性:可能保留 - 完全性:休克期后反射亢进但无功能意义 --- ## 四、临床意义 ▶ 不完全性截瘫提示存在神经修复可能(预后相对较好) ▶ 完全性截瘫需警惕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 注意:需结合影像学(MRI/CT)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