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发作期”与“非发作期”机制 #### 1. **非发作期为何不痛?** - **机械压迫较轻**:椎间盘突出可能仅轻微压迫神经根,尚未达到引发疼痛的阈值。 - **炎症反应未激活**:神经根未因突出物刺激产生明显炎症(如未释放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致痛物质)。 - **代偿机制**:身体通过姿势调整(如侧弯、驼背)或肌肉保护性收缩,暂时缓解神经压迫。 #### 2. **发作期为何剧痛?** - **物理压迫加重**:突出物突然增大(如髓核脱出),直接压迫神经根,引发机械性刺激。 - **化学性炎症**:髓核中的物质(如糖蛋白、乳酸)泄露,触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神经根水肿和敏感。 - **神经缺血**:受压神经根血流减少,代谢废物堆积,加剧疼痛。 - **肌肉痉挛循环**:疼痛引发腰部肌肉痉挛→进一步压迫神经→疼痛加重。 #### 3. **常见诱发因素** - 突然弯腰/扭腰(如搬重物) - 久坐/久站导致椎间盘压力持续增加 - 寒冷刺激(局部血管收缩→炎症因子堆积) --- ### 预防发作建议 - **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减少椎间盘压力。 - **加强核心肌群**:通过平板支撑、游泳等锻炼腰背肌肉稳定性。 - **正确姿势**:搬重物时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发力。 - **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 - **急性期及时治疗**:卧床休息、抗炎药物或物理治疗可阻断“疼痛-炎症”循环。 (注:若疼痛反复发作或伴随下肢麻木/无力,需及时就医排除神经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