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药物与手术的选择及应用 ## 一、核心选择原则 **个体化评估**: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病变程度及经济条件综合判断 **阶梯化治疗**:优先药物治疗 → 介入治疗 → 开放手术的递进策略 **时效性判断**:急性心梗/脑卒中需在「黄金时间窗」内决策 --- ## 二、药物治疗选择 ### ▎适用场景 1.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50%狭窄) 2. 稳定性心绞痛(CCS分级Ⅰ-Ⅱ级) 3.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4. 术后长期维持治疗 ### ▎常用方案 | 疾病类型 | 核心药物组合 | 监测重点 | |----------------|----------------------------------|-----------------------| | 冠心病 | 双联抗血小板+他汀+β受体阻滞剂 | 出血风险/LDL-C水平 | | 房颤 | 抗凝药+心室率控制 | INR值/肾功能 | | 高血压 | ACEI/ARB+CCB | 血钾/肌酐 | | 慢性心衰 | 「金三角」治疗方案 | 电解质/尿量 | ### ▎优势与局限 ✓ 创伤小、可及性高 ✗ 对结构性病变(如重度狭窄)效果有限 --- ## 三、手术治疗指征 ### ▎介入治疗 **心脏介入**: - 冠脉狭窄>70%伴典型症状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12h) **神经介入**: -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发病<6h) - 颈动脉狭窄>70%伴TIA发作 ### ▎开放手术 **心脏外科**: - 左主干病变/多支弥漫病变 - 机械瓣膜置换 **血管外科**: - 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 ▎手术风险控制 • 术前精准评估(FFR/OCT/灌注成像) • 杂交手术室应对并发症 • 术后强化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 --- ## 四、联合应用策略 1. **药物桥接手术**:急性期负荷剂量抗栓后行PCI 2. **术后强化治疗**:PCI术后DAPT至少12个月 3. **杂交手术**:CABG联合支架植入 4. **二级预防**:无论是否手术都需长期药物控制 > **临床决策要点**: > 当药物治疗下仍有: > - 每月心绞痛发作>2次 > - 脑灌注不足症状持续 > - 影像学提示缺血范围扩大 > 应考虑升级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