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招标阶段,供应商能收到代理费吗?

3 个回答

燕燕子

# 关于预招标阶段供应商能否收到代理费的问题解答 在大多数情况下,**预招标阶段供应商是不能直接收取代理费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 ✅ **核心原因** 1️⃣ **合同未成立**:此时仅处于意向洽谈或资格筛选环节,双方尚未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缺乏收费依据; 2️⃣ **行业惯例限制**:招投标法规通常要求中标后按约定比例支付服务费(如采购金额的X%),前期不产生费用; 3️⃣ **风险规避原则**:代理机构更倾向于在交易闭环后结算报酬,避免因流标/废标导致资金纠纷。 ### ⚠️ **特殊情形例外**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变通操作(需书面明确): ▪️ 招标文件注明“参与补偿金”(罕见且金额极低); ▪️ 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另有协议约定; ▪️ 定制化服务的前期调研专项付费(本质已脱离传统代理模式)。 ### 📌 **实操建议** ▸ 优先查阅《招标文件》第XX条关于费用的说明; ▸ 向招标方/代理机构索要书面确认函; ▸ 警惕要求预付高额“保证金”“好处费”等违规行为! > 根据中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竞争或变相收取额外费用。正规项目的代理佣金均应在中标结果公示后支付。

劲秋

# 一、预招标阶段供应商通常不能收到代理费的原因 ## (一)招标流程规定 在正常的招标流程中,预招标阶段主要是招标方发布招标意向、进行项目前期准备等工作。这个阶段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的招标评审环节,供应商尚未提供符合要求的投标文件参与竞争。 代理费一般是按照代理服务协议,在招标代理机构完成一系列招标服务工作后才会支付。例如,招标代理机构要协助招标方完成招标文件的编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开标、评标等一系列完整的招标流程后才有权获取代理费。在预招标阶段,这些主要的代理服务工作大多还未开展,所以供应商此时不应该收到代理费。 ## (二)避免利益冲突 如果在预招标阶段就向供应商支付代理费,可能会引发利益冲突。供应商可能会利用这种不正当的经济联系,提前获取招标内部信息或者对招标过程进行不当干预。比如,供应商可能会试图影响招标文件的编制内容,使其更有利于自己,从而破坏了招标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二、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 不过,在一些特殊的合作模式下,可能会出现类似代理费的前期费用。比如,招标代理机构和供应商之间存在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订了框架协议,协议中规定在预招标阶段,供应商需要支付一定的前期服务费用于补偿招标代理机构在项目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如市场调研、项目咨询等服务。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这种费用的性质和传统的代理费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种咨询服务费用。 总的来说,按照常规的招标流程和规定,预招标阶段供应商不能收到代理费。

逆风而行

嘿,关于这个问题嘛,其实在预招标阶段供应商一般是不能收到代理费的。 通常情况下,代理费是在正式签订采购合同后才会支付给供应商的,因为这时候供应商才真正开始履行供货等义务啦。在预招标阶段,主要是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核、评估他们的报价和方案啥的,还没确定最终的合作呢,所以一般不会给代理费哟。不过呢,具体的情况可能还得看招标方和供应商之间的约定啦,有些特殊情况说不定会有不同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