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车奖推不下去的常见原因分析: #### ✅ **核心矛盾点——利润空间不足** 车企给到的返利/补贴太低,卖一台几乎不赚钱甚至亏本。比如指导价15万的车只返3%,算上店面租金、人工和库存成本,根本无利可图,自然没人愿意主动推销。 #### 📉 **市场需求错位严重** 目标车型不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如北方推轿跑SUV)、配置与竞品相比劣势明显,或者定价虚高超出客户心理预期。举个例子:某品牌硬推三缸机,但消费者普遍抵触抖动问题,结果就是库存积压。 #### 💸 **资金链卡脖子** 4S店要提前打款购车,但银行贷款收紧时现金流吃紧。特别是新入网的小经销商,可能连展厅摆满展车的启动资金都没有,更别说完成厂家定的销售任务了。 #### 🔄 **内部激励失效** 销售顾问发现卖主推车型不如卖老款赚钱(老款清库优惠大),干脆把客户导向非主推产品。有些品牌考核机制还停留在“过程指标”(如潜客登记数),实际成交全是其他车型。 #### 💥 **竞品截胡战术** 对手同期推出更大力度的金融方案(零首付/五年免息)、置换补贴或赠品攻势。就像隔壁大众给出8折+免税政策时,本田的主推混动车型瞬间失去吸引力。 #### 📦 **物流地狱模式** 偏远地区运输周期长达40天以上,热销颜色长期缺货。客户等不及转投现车充足的竞品,导致终端实际交付量远低于发货量。 #### 🗣️ **话术培训不到位** 新产品亮点传达模糊,销售只能照着参数表硬背。反观竞品通过场景化演示(如带客户体验自动泊车),更容易激发购买欲。 #### 🔧 **售后体系拖后腿** 保修政策复杂难懂、零部件供应慢、维修工时费高昂等问题,让客户对品牌信任度下降。毕竟买车只是开始,后续服务才是长期绑定客户的关键。 --- 💡 **破局关键动作建议** ✔️ 重新测算区域市场健康度(单店月均消化能力VS厂家配货量) ✔️ 设计阶梯式返利政策(销量达阶后释放额外奖励) ✔️ 建立快速响应的灵活调货机制(跨区借调滞销色系车辆) ✔️ 将考核重心转向实际交车量而非提报数据 ✔️ 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属分期方案降低购车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