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片段
## 一、课程与环节
这是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部分,属于新授课教学中的讲解与练习环节。
## 二、教学片段进行方式
1. **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如 $2x + 3 = 0$,$3x - 5 = 1$,让学生快速解答,并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类比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做铺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式 $ax^2 + bx + c = 0$($a
eq 0$),然后开始讲解直接开平方法。例如,以方程 $x^2 = 4$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定义,从而得出 $x = \pm 2$。接着,教师将方程变为 $(x + 3)^2 = 9$,让学生尝试求解,学生根据刚才的思路,能够得出 $x + 3 = \pm 3$,进而求出 $x$ 的值。教师总结直接开平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步骤:当方程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时,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先将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分别求解。
3. **例题示范**: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一个配方法的例题,如解方程 $x^2 + 6x + 5 = 0$。首先,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得到 $x^2 + 6x = -5$。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根据完全平方公式,需要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 $6$的一半是 $3$,$3$的平方是 $9$,所以在方程两边加上 $9$,得到 $x^2 + 6x + 9 = 4$,左边化为 $(x + 3)^2$,方程变为 $(x + 3)^2 = 4$。此时,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x + 3 = \pm 2$,所以 $x_1 = -1$,$x_2 = -5$。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详细解释每一步的依据和目的,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如 $x^2 - 4x + 3 = 0$,$2x^2 + 8x = 0$,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或配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开始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和指导。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会耐心地再次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解法。
5. **互动讨论**: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讨论不同解法的优缺点。例如,对于方程 $x^2 - 4x + 3 = 0$,有的学生可能使用配方法,先将其化为 $(x - 2)^2 = 1$,然后求解;有的学生可能先因式分解,得到 $(x - 1)(x - 3) = 0$,进而得出解。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哪种方法更简便。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拓宽解题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两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的适用条件、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右边是非负数的情况;配方法则需要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要注意配方的过程和依据。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并对作业进行布置,让学生课后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