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欠债被起诉后能否在结案后再还款”的解答 ## ✅ **核心结论** **不可以!**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且判决生效后,债务人必须按照法院指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若拖延或拒绝还款,可能面临强制执行、财产查封拍卖、列入失信名单等严重后果。 --- ## 📌 **具体分析** 1️⃣ **判决生效即具强制力** - 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明确要求你在规定时间内清偿债务(通常为10-15日)。逾期未履行视为违约。 - 例:若判你需在30日内还清欠款,则第31天起就算“老赖”,对方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2️⃣ **结案≠无限期拖延** - “结案”指案件审理终结(如一审终审或二审维持原判),而非允许延迟还款的信号。相反,此时执行程序随即启动。 - ⚠️ 误区警示:有人认为“等法官不管了再还”,但实际上结案后由执行局接手追讨,力度更大! 3️⃣ **恶意逃避的法律后果** - 🚓 **强制执行措施**:冻结银行账户、扣押名下房产车辆、划拨工资收入等; - 🖋️ **信用惩戒**: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坐飞机高铁、子女读私立学校受阻); - 🏢 **刑事责任风险**:对有能力但拒不执行的行为,可构成《刑法》第313条的“拒不执行判决罪”,最高判7年有期徒刑。 --- ## 💡 **正确做法建议** | 阶段 | 行动指南 | |------------|--------------------------------------------------------------------------| | 诉前协商 | 主动联系债权人制定分期方案,争取撤诉以避免诉讼成本; | | 应诉期间 | 出庭说明困难情况,请求调解延期或减免部分利息; | | 判决后 | 立即核查自身资产,优先处置非必要财产变现偿债,避免夜长梦多; | | 确实无力偿还 | 如实申报财产状况,配合法院制定可行性强的分期履行计划(需经原告同意)。 | ## ℹ️ **特殊情形处理** 如确属暂时困难,可通过以下途径合法延缓压力: 👉 向法院提交书面说明及收入证明,申请延长履行期限; 👉 与债权人重新达成书面还款协议并经司法确认。但务必注意:这些均需在法定框架内操作,绝非自行决定“先不还”。 --- ## ❗️ **重点提醒** 法律不会因个人主观意愿改变履约时限!所谓“结案后再说”的想法既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极大增加自身风险。建议收到传票后第一时间寻求专业法律援助(如司法局免费咨询热线12348),制定合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