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红军突破湘江后蒋介石部署的情况解答 **历史背景补充**: 在1934年12月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虽付出重大代价成功渡江,但蒋介石确实迅速调整策略,企图利用湘西南地区的地形优势再次围堵红军。他调集了约20万兵力(含地方民团),依托丘陵地貌构筑多道防线,试图将红军引入预设的“口袋阵”进行歼灭战。 **关键转折点——通道转兵**: 面对敌军合围态势,红军高层在湖南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毛泽东提出放弃原定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决策使红军避开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埋伏圈,转而西进贵州,为后续遵义会议争取到战略主动权。 **结果与影响**: 由于及时改变路线,红军主力未陷入蒋介石设计的包围圈。相反,部队进入贵州后连克黎平、猴场等地,并于1935年初强渡乌江天险,直逼遵义城下。这一系列机动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节奏,成为长征途中重要的战略转折。 > 📌 注:该战役充分体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特点,也反映出军事指挥从教条主义向实事求是的转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