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停用车间是否需要检验各水点的解答: ✅ **结论:需要检验!** 即使某个车间暂时停止使用共用纯化水系统,仍建议对该车间的所有用水点进行定期检测。以下是具体原因和依据: #### 📌 核心原因分析: 1. **法规合规性要求** - 根据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ISO标准,所有已安装的水点均被视为潜在污染风险源。无论是否实际启用,都需纳入监控范围以确保系统整体安全性。例如,《中国药典》明确指出“闲置终端也可能存在微生物滋生风险”。 2. **交叉污染防控** - 共用管道可能存在水流停滞或倒流现象,导致生物膜形成、杂质沉积。若未及时排查,恢复生产时可能将污染物带入产品中。特别是高敏感性行业(如注射剂配制),这种风险会被严格管控。 3. **验证完整性考量** - 质量体系审核时会检查历史记录是否覆盖全部水点。缺失停用区域的检测数据可能导致审计不通过,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合格性判定。 #### 🔍 推荐操作方案: | 项目 | 实施频率 | 检测重点 | 备注 | |---------------------|----------------|------------------------|--------------------------| | 微生物限度 | 每周至少一次 | 总菌落数、内毒素 | 优先选择最远端水嘴采样 | | 电导率/pH值 | 与日常监测同步 | 在线仪表校准复核 | 关注数值波动趋势 | | 目视检查 | 每次开机前 | 出水口洁净度、色泽异常 | 同时确认盲板封堵状态 | #### ⚠️ 常见误区澄清: ❌ “反正不用了就不用测”——错误!间歇性使用反而容易因管道干燥收缩产生裂缝,增加泄漏隐患; ❌ “只测正在用的就行”——错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问题可能扩散至全网络。 #### 💡 优化建议: 可在停用期间采取保护措施降低成本,例如:对末端阀门加装盲板隔离、保持小流量循环防止死水区形成,但绝不能替代常规监测。 > 注:具体执行标准应以企业SOP为准,并结合历史数据趋势动态调整抽样策略。如遇重大改造或长期停产(>30天),还需额外开展再验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