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煤矿老窑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一、观察地表迹象
1. **地形地貌**
- 老窑长期开采后,会在地表形成一些独特的地形特征。比如可能会出现塌陷坑,这些塌陷坑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等。它们的深度和大小因老窑的开采规模和时间而异。如果看到有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周围土壤有裂缝,且裂缝呈现出不规则的网状分布,这可能就是老窑开采后留下的踪迹。因为这些裂缝是由于地下煤层被采空,上方岩层失去支撑而发生变形和破裂导致的。
- 还要注意观察地表是否有积水形成的池塘或洼地。如果这些水体周围没有明显的自然水源补给,如河流、溪流等,就有可能是老窑采空区积水形成的。而且这种积水通常比较浑浊,因为老窑中的岩石和煤炭碎屑会渗入水中。
2. **植被情况**
- 在煤矿老窑区域,植被的生长状况往往会受到影响。由于老窑开采破坏了地下的地质结构,导致土壤的含水量和肥力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在老窑上方,植被可能会比较稀疏,或者生长不良。例如,树木可能会长得矮小、弯曲,甚至出现枯萎的现象。这是因为地下采空区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根系难以正常生长。而且,有些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物质比较敏感,老窑中的一些矿物质可能会渗出,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叶片变色、发黄等情况。
### 二、查看历史资料和地图
1. **矿业地图和档案**
- 可以查阅当地的矿业开采地图,这些地图通常会标注出过去煤矿开采的区域,包括老窑的位置。一般在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矿业管理部门或者一些专业的地质勘查单位可能会有这些资料。通过对比现在的地理位置和过去的开采地图,能够初步确定可能存在老窑水的区域。
- 同时,查阅煤矿企业的开采档案也很重要。这些档案记录了煤矿的开采时间、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等信息。如果有老窑的开采记录,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推断老窑水的大致位置和水量。例如,如果档案显示某一区域在很久以前进行过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并且有多个巷道通向不同的方向,那么这些巷道就可能成为老窑水的储存空间。
2. **地方志和旧文献**
- 地方志中往往包含了当地的历史经济活动情况,其中可能有关于煤矿开采的记载。这些记载虽然可能比较简单,但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比如某个村庄附近在过去有小型煤矿开采活动,这就提示我们可能在该区域存在老窑水隐患。旧文献如古代的地理著作、游记等,也可能会对当地的矿产情况有所描述,帮助我们了解煤矿开采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判断老窑水的存在可能性。
### 三、物探和钻探方法
1. **物探技术**
- 可以使用地震勘探方法。通过在地面上激发地震波,地震波会在地下传播,当遇到不同介质(如岩石、煤炭、水体等)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根据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可以反演地下的地质结构。如果地下存在老窑采空区并且有积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会与周围正常岩层有所不同。例如,积水的采空区会使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减慢,并且会产生特殊的反射波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老窑水以及其大致的位置。
- 电磁法勘探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由于水和岩石的电磁学性质不同,老窑水会对电磁场产生干扰。通过在地面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电磁信号,可以绘制出地下的电磁异常图。在存在老窑水的区域,电磁信号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如强度减弱、相位变化等。根据这些异常特征,可以推测老窑水的存在与否和分布范围。
2. **钻探方法**
- 钻探是一种直接的探测方法。在疑似有老窑水的区域打钻,当钻头进入老窑采空区时,如果有积水,就会出现涌水现象。同时,通过分析钻探过程中取出的岩芯,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结构和岩石的性质。如果岩芯中出现了破碎的岩石、煤炭碎屑,并且有被水侵蚀的痕迹,如岩石表面光滑、有溶蚀现象等,这就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老窑水。而且,根据钻探的深度和涌水量的大小,可以估算出老窑水的水位和水量。不过,钻探方法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