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价评分体系中,**M值**通常指 **"基准价调整系数"** 或 **"价格合理性系数"**,用于衡量投标报价与基准价格的偏离程度。不同行业或招标文件可能对M值的定义略有差异,但核心逻辑相似: --- ### 1️⃣ **M值的作用** - **判断报价合理性**:通过对比投标价与基准价(如平均价、有效报价区间等),评估报价是否虚高或恶意低价。 - **调整评分权重**:M值可能作为公式参数,直接影响价格分的计算。 --- ### 2️⃣ **常见计算公式** | 场景 | 公式示例(简化) | 说明 | |-------------------------|-----------------------------------|----------------------------------------------------------------------| | **正向偏离惩罚** | `M = 1 - (报价 - 基准价)/基准价` | 报价高于基准价时,M值降低,导致价格分减少。 | | **区间浮动控制** | `M = 1 / (1 + \|报价偏差率\|)` | 偏差率越大(无论正负),M值越小,体现对偏离合理范围的惩罚。 | | **动态权重调整** | `价格分 = 基准分 × M` | M值作为系数(0~1之间),直接缩放价格分权重。 | --- ### 3️⃣ **注意事项** - **基准价定义**:需明确基准价是“有效报价平均值”“预算价下浮率”还是其他计算方式。 - **偏离容忍度**:部分招标会设定M值的有效范围(如M≥0.8),超出范围直接废标。 - **行业差异**:工程、货物采购、服务招标中,M值的计算规则可能不同。 建议直接查阅招标文件中的 **"评标办法"** 或 **"价格分计算细则"**,其中会对M值的定义和公式做明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