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微信小游戏代码混淆? ## ✅ 核心思路:逆向还原 + 调试分析 1. **定位混淆工具** 大多数小游戏用的是 `UglifyJS`/`Terser` 这类主流压缩器搞的命名替换(a/b/c变量名)、字符串编码等基础操作。先进开发工具找到 `.js` 源码文件,用 VS Code 打开后搜关键词比如 `window["xxx"]` 或者常见函数名(如 `onLoad`, `update`),能快速锁定关键逻辑段落。 2. **动态调试大法好🔧** 直接扔浏览器断点没用?那就抓包!用 Charles/Fiddler 拦截通信数据,配合 Source Map 泄露漏洞(有些开发者忘了删): - 如果请求里带着 `sourceMappingURL=xxx.map`,恭喜你获得完美反编译指南! - 没有的话手动构造映射表:根据堆栈调用顺序给函数起有意义的名字(比如把 `f()` 改成 `initPlayerPosition()`)。 3. **对抗花指令技巧** 遇到死循环加密或异常捕获干扰时: - 在可疑位置强行插入 `debugger;` 语句 → 刷新游戏即可触发浏览器暂停执行 - 用 OilMonkey 脚本注入修改内存中的代码段(需熟悉 JavaScript Heap Spray 技术) 4. **自动化辅助神器推荐✨** - `retdec`(逆向工程框架支持JS解析) - `jsvu`(可视化变量跟踪工具) 但注意:复杂混淆可能需要人工补全类型推断,别指望全自动搞定所有情况哦~ 5. **法律红线警告⚠️** 自己研究技术可以,但千万别拿去做外挂/盗版!微信官方对篡改客户端的行为检测很严,轻则封号重则追究法律责任。建议只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测试。 ## 💡 小贴士 - 优先找未压缩的资源文件(图片/JSON配置表),往往藏着明文密钥 - 关注微信开发者工具里的 "脚本编辑器",实时修改可绕过部分校验 - 多试几个不同版本的小游戏,新版本可能降级了防护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