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 🔍 **发现会动的圆形物体?先别慌!按这几步来处理~** #### ✅ **第一步:确认是否为正常现象** 小球藻培养液中偶尔出现微小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是常见的!它们通常呈透明/半透明、圆形或椭圆形,依靠纤毛摆动自主游动。这类微生物多为无害伴生种,反而说明水质富含营养且活性高👇 #### 🔬 **第二步:快速自查清单** | 观察重点 | 判断依据 | 建议操作 | |----------------|------------------------------|------------------------| | **形态大小** | <0.5mm,无复杂结构 | 大概率是微型浮游生物 | | **运动轨迹** | 直线冲刺 vs 随机扭动 | 排除气泡干扰(气泡会上浮消失)| | **数量变化** | 少量存在属正常范围 | 突然暴增需警惕污染 | | **藻体状态** | 小球藻仍保持鲜绿色活跃生长 | 生态系统未受明显破坏 | #### 💡 **第三步:针对性解决方案** 1️⃣ **轻度共存情况** ▪️ 静置容器让杂质沉淀后,用吸管小心虹吸底部积水更换1/3新鲜培养液 ▪️ 适当降低光照强度(每天≤8小时),抑制杂菌繁殖速度 2️⃣ **密度过高时** ▫️ 添加1-2滴食用级双氧水(浓度<3%)进行温和消毒,24小时后彻底换水 ⚠️注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伤害主养的小球藻! 3️⃣ **预防性管理** 👉 新引入水源务必提前煮沸晾凉再用 👉 投喂饵料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减少残留变质风险 #### ⏳ **第四步:持续监测要点** ✔️ 每日固定时段用放大镜记录活动物数量变化曲线 ✔️ 若伴随以下症状立即干预: → 水体发臭/变色 → 小球藻大面积死亡沉底 → 容器壁出现黏滑菌膜 #### 🌿 **终极懒人法宝**(适合新手) 直接将整个生态系统转移到更大敞口容器中,通过增加表面积加速气体交换,利用自然竞争机制让优势菌群重新建立平衡~通常一周内就能看到明显改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