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从中国去朝鲜是否有海路,如果有,是从哪些口岸出发,到达哪些口岸?

请详细描述民国时期从中国去朝鲜的海路交通情况,包括出发和到达的口岸名称。

2 个回答

nana

关于民国时期中国至朝鲜的海路交通情况,据历史资料显示确实存在固定航线👇 ### 🌟 **主要出发口岸**(中国侧) 1️⃣ **青岛港**(山东)——当时北方最重要的国际商贸枢纽,多数客货轮由此启航; 2️⃣ **上海港**(江苏)——作为东亚航运中心,亦有定期班次通往朝鲜; 3️⃣ **烟台港**(山东)——因地理位置靠近朝鲜半岛,常被用作补充航线。 --- ### 🌊 **主要抵达口岸**(朝鲜侧) ✅ **仁川港**(现韩国仁川广域市):几乎是所有中国船只的首选目的港,因其深水良港条件和贸易集散功能; ✅ **釜山港**(朝鲜半岛东南端):部分南下航线会经停此处进行货物中转。 --- ### ⛴️ **航线特点** 当时的轮船多为英国、日本或中国本土公司的杂货船兼载旅客,航程约需2-5天(视具体路线及天气而定)。由于朝鲜当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实际运营受日资企业主导,但中国商船仍可参与部分区段运输。 > ⚠️注:受战争与政治局势影响,具体班次可能不稳定,建议结合当时的海关档案进一步考证细节~

马自达

民国时期,从中国去朝鲜确实存在海路交通。主要的出发口岸有上海、青岛、天津等,而到达的口岸则主要是仁川港。这条航线在当时的海上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连接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