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务处理中,如何对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进行纳税调整?

请详细解释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对于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如何进行纳税调整,并给出具体的会计分录和税务处理建议。

3 个回答

哈哈BB
### 关于逾期一年以上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处理: 1️⃣ **会计VS税法差异核心点** 企业按会计准则计提的坏账准备(如账龄分析法),在税务上通常不被认可扣除!税务机关要求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能税前抵扣,也就是说——**计提时需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 **具体操作步骤** ✅ 申报表填写:年度汇算清缴时,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将已计提但未核销的坏账准备归入“其他类调增项目”; ⚠️ 注意:即使金额较小也须调整,不存在所谓的“起征点豁免”; 📌 关键凭证:后续若能取得对方破产清算证明/工商注销文件等合法证据,可在损失实际发生年度追补确认扣除。 3️⃣ **常见误区提醒** ✖️ 错误示范:直接按会计计提比例减少计税基础; ✔️ 正确做法:保持计税基础不变,待符合条件时专项申报资产损失扣除(需留存催收记录、法院判决书等备查)。 4️⃣ **政策依据参考**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明确: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进一步规范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流程。
肥鹏
在税务处理中,对于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确认坏账准备**: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确认是否已经对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计提了坏账准备。如果已经计提,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纳税调整。 2. **税法规定**: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但是,对于逾期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税法通常要求提供更为严格的证据来证明其确实无法收回,比如债务人破产、死亡或者长期失踪等。 3. **纳税调整**: 如果企业已经按照会计准则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在税法上尚未得到确认,那么这部分坏账准备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在申报所得税时,将这部分坏账准备加回至应纳税所得额中,待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并符合税法规定时,再进行相应的扣除。 4. **申报与备案**: 企业应当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已核销的坏账进行专项申报,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法院判决书、破产清算报告等,以便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5. **后续管理**: 即使坏账准备已经得到税务上的确认,企业仍需对这些应收账款进行持续管理,确保一旦有新的信息出现(如债务人恢复支付能力),能够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调整。 总之,对于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应用税法规定,合理计提和申报坏账损失,同时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HONDA
当企业计提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这是因为税法上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有一定的规定,而会计上的处理可能与税法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是,对于未经核定的坏账损失,企业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扣除。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坏账准备。如果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在进行纳税调整时,企业需要将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坏账损失进行比较。如果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超过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部分,需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法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加回会计上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例如,假设某企业会计上计提了10万元的坏账准备,而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坏账损失为8万元。那么,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加回2万元的坏账准备金额,即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纳税调整方法和比例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调整时,需要参照当地税务部门的具体规定进行操作。